Day 15 : 好心有好報 2012.07.22
柏林Mauer Park草地上做日光浴的人群~~
與波蘭截然不同的天氣,炎熱ㄚ...超多人在做日光浴,這場面真是震撼,拍完這張照片的我連忙走到跳蚤市場商店的帳蓬內遮陽避暑
Mauer Park跳蚤市場~~
地鐵站Bernauer旁的圍牆公園(Mauer Park)是柏林最大規模的跳蚤市場
我們check in旅館後,今天只逛兩個點,一個就是跳蚤市場,另一個是柏林圍牆.
之前說過若是單純玩波蘭,我們會在格但斯克飛往西班牙馬德里,玉玲長燕要從華沙飛回台灣...由於擔心第一次自助旅行的玉玲跟長燕之後要獨自回國,所以特別選在德國柏林這待上4晚,在第五天我們搭一早的飛機前往西班牙,他們則是下午的班機飛回台灣,後來雖然有自助旅行經驗豐富的薛姐加入,要跟玉玲長燕一起回國,但我們還是依照原訂計畫進行,決定停留德國四晚.
原本行前工作的分配是我要來找德國的住宿點,但動作超快的柏蓉在將自己部份負責完後,轉來幫我處理柏林的住房,真是太感謝她了!這間旅館依循著本次的模式,有著豐盛的早餐(這點很重要),且是3人房,衛浴在外頭共用.由於波蘭最後一個住宿點格但斯克也是相同的條件,所以我們當天一到旅館時,一間3人房在樓下,一間在2樓,我那時跟攜帶大行李箱的玉玲及柏蓉說,你們乾脆就在1樓好了,不用將行李扛上扛下,他們也欣然同意,等到進房後大家開始攤開行李,住樓下的3人上來參觀我們的房間,驚呼說我們的房間很大,除了3張床、一個衣櫃、一台電視、一張小圓桌和兩張椅子外,還加上一個小型的洗臉台.
柏林圍牆~~
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逃離東德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東德年輕人的流失造成了225億馬克的教育投資損失,教授和其他知識分子的逃離為東德的經濟建設增添了困難,因此下令封鎖邊境並修築圍牆。
在柏林市區Bernauer街上立起一道牆,它在1961.08.13築起,在1989.11.09被拆除.
這條街道沿途還設有許多語音及照片影店的簡介,此外我身後那排棍子,其高度就是圍牆當時的高度.
柏林圍牆~~
當時有部份是佔據居民的民房修砌而成,所以才能在一夜之間將圍牆建築出來
圍牆的規模與防護逐年變強~~
共經歷過四種形式:
1.鐵絲網 (1961年)
2.加強的鐵絲網 (1962–1965年)
3.混凝土 (1965–1975年)
4.75型邊境圍牆(Grenzmauer 75)(1975–1989年): 修建於1975至1980年間,共計使用約45,000塊構件,每個構件高3.6米,寬1.2米。在上方放置了一條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難以攀爬。其建築標準要求可以抵擋衝過柵欄的車輛撞擊。
好奇之餘...住樓上的3人也去他們的房間參觀,看著加床模式的樓下房間,長條型的房間從門口一望就見3張單人床+一個衣櫥並排,每張床中間只留一個人橫向(如螃蟹走般的姿勢)可走動的通道,床下方則是長條形走道,由內到外是小圓桌椅及兩個25吋大行李箱,這3件東西將走道塞的滿滿滿,已沒有多餘的空隙,另外一個20吋行李廂則擺在衣櫃旁邊,我第一個疑問是...那房間的衣櫃打的開嗎???
之後,我很不好意思的跟柏蓉說,原本只是想說你們不用這們辛苦的扛行李上上下下,沒想到你們的間比較小,行李廂又比較大,導致住的很擁擠,那要不要我跟你們換房,可是柏蓉回答說都已經把行李攤開來,若要換房就還要整理行李,太麻煩了,反正就這4晚,更何況當時誰都不知道房間長怎樣,所以你這是好心有好報呀!
柏林圍牆紀念館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
搭乘S-bahn到Nordbahnhof北城車站,沿著Bernauer Straße走一小段路即可抵達。五樓有個觀景台,爬上去可以展望紀念館附近的全貌。文資中心這邊其實算是以前西柏林的區域,從這邊眺望出去幾乎都是以前東柏林的景致。
欲知詳細資訊,請按這.
用各種方式要逃到西德的紀錄照片~~
雖說大家都有聽過『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但生活在21世紀自由氾濫的現代,雖然知道它的意思但體驗不到這句話的真義...但看著照片中的那些人,似乎有些了解...
與柏林圍牆遺蹟合影~~
當初訂房時我們指定要兩間3人房,對方回信時沒特別註明3人房是以加床形式呈現,所以讓我們到現場有些受騙的感覺,尤其是住在樓下的3位,我想心裡會更不舒服,因為房間內擺了行李箱後就沒有多餘的空間,每個人都要縮在自己的床上才不會彼此礙著對方的行動路線...但好在早餐部分另大家超級滿意,自助式吃到飽,有麵包/起士/火腿/喜瑞爾穀物麥片/水煮蛋/熱狗/冷飲/熱茶/咖啡/優格/餅乾,所以想到住房價格,大家也就將就一下,反正待在房間內也只有晚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