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5:文藝復興發源地 2011.08.10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百花大教堂由麥迪奇家族委任大建築師布魯內雷斯基(Brunelleschi),1434年立起紅色八角型大圓頂至今仍是此城最高最醒目的地標.
洗禮堂(Battistero)~~
與百花大教堂正門相對,外表鑲嵌著白綠兩色大理石,建於4世紀的羅馬式建築,可能是斐冷翠最古老的教堂.最熱門的首推吉貝蒂(Ghiberti)所設計,描繪舊約聖經的東門,也因為後來米開朗基羅的讚嘆,此門又改稱為『天堂之門』.
天堂之門的近照~~
請大家好好欣賞一下這雕工精細的銅鑄作品,它被認為是文藝復興前期的經典作品.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nella)~~
由多明尼各教士於1279~1357年所建,由高高的尖塔便可得知是屬於哥德式風格.教堂正面左側是迴廊入口,內部保存的壁畫本身就形成一座博物館,其中麥迪奇家族科西摩一世的西班牙籍妻子與其同國籍的朝臣專用的「西班牙人的大祭堂」有描繪多明尼各教士寓言故事的精采壁畫.
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詞,法文原意為「新生」,用以形容古希羅時期文明在藝術、文學、政治上的復興。這個時代的主題是個人主義、世俗主義、理想主義;而社會重心,也漸漸由封建制度下的王公貴族,轉移到握有經濟實權的商人和平民身上。
此時期最重要的人物,莫過於13世紀至17世紀時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翡冷翠的麥迪奇家族(Madici)。 麥迪奇家族第一位成名的先祖應該是位醫生,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位藥劑師,這其姓氏「麥迪奇」即來源於此。
由於有麥迪奇家族大力贊助金錢與各項資源,翡冷翠得以成為文藝復興運動(Renaissance)最重要的舞台,影響所及以不限於當時的歐洲,而是整個人類的歷史與文明。此家族最重大的成就在於藝術和建築方面,藝術性的合作者最燦爛的一位就是米開朗基羅,在建築方面,麥迪奇家族給佛羅倫斯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景點,其中包括烏菲茲美術館,碧提宮,波波里庭院和貝爾維德勒別墅,在科學方面也贊助了達文西和伽利略這樣的天才.這些驚人的成就使得麥迪奇家族被稱為文藝復興教父(The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以上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我們幾人一到翡冷翠,第一印象就是到處都是人,第二印象就是各個景點門口都排著長長的一條人龍,後來由青年旅館那得知翡冷翠也採套票制,但更可怕的是還有預約制度,如藝術學院美術館,如果你今天幸運的話,明天就可排隊入場,若運氣差一點,可能就要排到後天...我們幾人商量一下,並非美術系,對畫作又不是太懂,但最最主要的是不想要在進入每個景點時都要排上1~2小時,所以決定參觀每個景點的外觀建築就好,至於內部...就等下次找個淡季來旅遊時再說囉!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參觀一下深受麥迪奇家族深遠影響的翡冷翠市容吧
.
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Pignoria)~~
從13世紀起,這裡就是翡冷翠的政治中心.同時這裡也是翡冷翠最美里的廣場.
海神噴泉(Fontana di Nettuno)~~
位於領主廣場中,是阿曼那迪(Ammannati)16世紀的作品,白色大理石的海神四周,被各種青銅照型的仙子及牧師包圍,向中統治此成的大公爵伸展海權的決心.
領主迴廊(Loggia della Signoria)~~
由奧卡良(Orcagna)於14世紀所設計,內部陳設的石雕最能賦予此廣場美學上的評價,也由於有它的存在,廣場被稱為「露天的美術館」.
老皇宮~~
又稱為領主宮,由阿諾佛迪岡比歐於13世紀末所設計,是翡冷翠中古世紀自由城邦時期的代表建築,不過當麥迪奇家族執政,御用建築師瓦薩利(Vasari)將其大幅修改,因此又混合文藝復興味道.
烏玆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這棟文藝復興的建築是由麥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委託瓦薩利於1560年位大法官們所建的辦公室,而Uffiai也正是辦公室的意思.
老橋(Ponte Vecchia)~~
是翡冷翠最具特色也最古老的一座橋,羅馬時代便已橫跨於阿諾河上,老橋因洪水的多次破壞而於1345年重建.
老橋上頭的情景~~
兩側全是金飾店~~
橋上兩側林立的金飾店是16世紀末出現,原本是皮革店群聚,但因製造惡臭並污染河水,被當時的大公爵攆走,換成金飾店進駐.
回青年旅館的途中,遇到現場作畫的街頭藝人~~